“天时人事相推,冬至又逢春”。冬至,又称南至、冬节、子年。这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,也是冬季的第四个节气。这一天,赤道以北地区经历了白天最短、夜晚最长的时期,“好不容易隐藏起来的空气在这里达到了顶峰”。
在中国,冬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中国人的传统节日。冬至一到,“寒意渐浓,大地开始结冻”,已经是一个寒冷的冬季。在古人的心目中,冬至与新年一样重要。自古就有“冬至重于过年”的说法。
不同地区的人们如何庆祝冬至?
冬至 中国南方的很多地方 芬兰电报筛选 都庆祝冬至。南方许多沿海地区,在冬至都有祭拜祖先的传统习俗。每户都在屋内的上厅堂安放祖先像、牌位,摆设供桌,摆放香炉和供品。祭祀祖先时,有的地方还要祭祀天地诸神,向神灵鞠躬致敬,祈求来年风调雨顺、五谷丰登,家庭和睦、兴旺发达。
广东人在冬至这天吃烧腊、姜饭。冬至这天,广东地区多数民众有“加菜”吃冬肉的习俗。潮汕民间有句俗语:“东街晚,一餐就是年”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加年”。客家人认为冬至这天水最好喝,因此,客家人在冬至这天酿酒就成了习俗。
杭州人在冬至这天吃年糕。明末清初,杭州盛行吃年糕。冬至这天,要准备不同口味的年糕,作为三餐之用。冬至吃年糕,一年比一年高,而且吉祥如意。在四川,冬至要吃羊肉汤,羊肉是冬季最有营养的食物。在湖南、湖北等地,红豆和糯米是冬至必吃的食物。
在南方的一些地区,人们更流行吃冬至饺子(冬至丸子),以示团圆。每逢冬至早晨,家家户户磨好糯米,用糖、肉、蔬菜、水果、萝卜泥等作馅,包成冬至饺子。